有很多的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,
侧身看东西或是眼睛有点儿不对劲,
像“斗鸡眼”时,
就特别的紧张,
认为孩子是患上了斜视。其实,不一定!有可能是“内眦赘皮”(也叫假性内斜视)。
可能是由于婴幼儿鼻部发育不充分
使内眼角皮肤过于紧张
形成皮肤皱褶,遮挡了部分内侧巩膜
外观上表现出角膜外侧眼白多,内侧少
看起来好像是“斗鸡眼”
孩子眼睛“斜”、歪着头看东西,可能有潜在的近视、散光的危险,但未必就是斜视。
有一个办法能让家长们在家里也可以简单的自测孩子是否斜视。
方法如下???
家长和孩子面对面,距离33cm左右,手持一个手电筒水平照在孩子两眼正中央的鼻梁处,让孩子盯着手电筒看。这时,电筒在孩子的两只眼睛上各自出现一个反光点。
怎么判断有无斜视呢?
看反光点是否在两只黑眼珠的正中处。
如果在正中处,那可以判断孩子的眼睛应该没有斜视;
如果有任何一个反光点是在黑眼珠内侧、外侧或者偏上下(总之没有在正中出),那么家长就需要警惕了,孩子可能存在斜视。
家长一旦自测出异常,建议及早带医院做详细的检查,以免情况恶化。
那什么是斜视呢?
斜视是指双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,即两只眼睛的视轴不平行了。根据眼位偏斜方向的不同,可以被分成四个类型:内斜视、外斜视、上斜视、下斜视。
所以,孩子如果侧着身子脑袋看东西,可注视的时候视轴是平行的,那可能就不是斜视。也就是说,孩子侧身看东西和斜视之间并非是等号关系,不能混为一谈。
若患上了斜视,能怎么治疗呢?
斜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。
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位、眼球无运动障碍、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,多见于儿童。
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、复视,并伴眩晕、恶心、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,多见于成年人。
麻痹性斜视需要针对病因治疗。
而共同性斜视主要有这4种治疗方案:眼镜矫正﹑视轴矫形运动﹑遮盖治疗及手术。
1眼镜矫正
屈光不正包括近视﹑远视及散光,远视眼易形成内斜视,近视眼有时易形成外斜视。所以患有屈光不正的患儿建议接受散瞳验光。
2视轴矫形运动
视轴矫形运动有很多种类,外斜视患者可以做眼球肌肉汇聚运动,而内斜视患者则可以做眼球肌肉放松运动,视轴矫形运动也可以锻炼“双眼单一视力”,这样能较有效的帮助斜视患者加强或重新建立看立体感的能力。
3遮盖治疗
不少斜视患者可能存在弱视的问题,这可能就需要以遮盖治疗法来“锄强扶弱”。
遮蔽正常的眼睛,强迫患者多用有弱视的眼睛,从而锻炼及恢复其功能。
4斜视手术
但并不是所有的斜视眼都需要手术治疗。
若是婴幼儿先天性内斜视,那么建议手术在出生后一岁以内进行,但需要先散瞳验光,例如患有远视,那么需先戴足量矫正眼。
如果内斜可以完全矫正,就不需要手术,继续戴镜即可治愈。
如戴镜6个月以上,内斜仅是减轻,残存斜视建议尽早手术。
戴镜后斜视没有得到改善,那么建议应尽早做手术。
如果是共同性斜视,那么患者需要随诊屈光状况、斜视角的变化,一般稳定3~6个月后考虑手术矫正,效果较为理想。
但由于每个人的状况不同,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各不相同,治疗时建议家长听从医生的意见,多与医生沟通,以便作出较合理的治疗方案。
日常生活要怎么预防小孩患上斜视?
1、日常生活中,建议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及一举一动,观察孩子的双眼协调功能及眼位是否异常;
2、建议尽量不让孩子长时间注视近距离及同一方向的物品,例如看电视时不建议总是长时间的坐同一个位置或同一种坐姿;
3、建议让孩子多看些会动的物体,例如打羽毛球,让眼睛看近看远,能较有效的锻炼眼睛的调节功能。
推荐医院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