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
2岁前,我带着女儿在农村老家生活,女儿跟着农村小伙伴,每天土里打滚,泥里翻腾,过得好不快乐。
读了几本育儿书的我,觉得孩子应该早教启蒙,虽然没有条件去上早教班,但在家自己也可以早教。
于是,给女儿买了大堆的绘本,决定从阅读开始启蒙。
在城市里,给孩子买绘本做阅读启蒙,是再平常不过的事,但是在农村,这种启蒙却显得很另类。
跟村里其他妈妈们聊天,我说给女儿买了一套多块的绘本时,她们都惊呆了,表示不解地说:“买书用得着花这么多钱吗?我给孩子买的是拼多多上20多块,30多本的小故事书,也挺不错。”
我没多解释,因为理念不一样,争论无意义。
两岁后,带着女儿跟着爸爸,一起开始北漂。
下半年女儿要上幼儿园,所以今年刚过完年,我就着手找合适的幼儿园,前前后后跑了好几个幼儿园,都说现在开始找都有点晚了。
很多私立幼儿园,会有提前适应的亲子班,我去的那几个幼儿园,好几个都说年前亲子班就报满了,剩下的一两个也表示名额只剩两三个,想报名就要赶紧。
给女儿找幼儿园的过程中,我的焦虑被传染的越发严重,本来我觉得幼儿园是学前教育,学不学都无所谓,吃好玩好就行,但是其他家长早早做准备的行为,却让我无端自责焦虑起来,后悔自己没有早去做准备。
二
因为给女儿找幼儿园,还加了一个幼儿园交流群。
我本以为这个群是交流幼儿园入学各种事宜的,但是进群后我才发现,我错得离谱。
群里面大家每天都在讨论的是,我认识的谁谁家孩子上的是国际幼儿园,全英文的,一年10几万;我家亲戚那谁谁家孩子两岁就开始学英语了,现在四五岁能与外教流利沟通了;我家老大四岁才报了英语培训班,比人家孩子晚一年,进度比别人家孩子慢了很多,应该要早早报班的。
群里面,每天都在传递类似这样的教育焦虑,每天都在告诫着各位家长:在起跑线上就落后的孩子,已经输了。
那段时间,我无比焦虑,开始觉得2岁前把孩子放在农村带,是对孩子的不负责,让孩子落后那么多,以后追赶其他人会费力很多。
后来我退群了。
退群之后我的焦虑减轻了,但是在街上在车上,依然无时无刻在感受着中国家长们对于教育的焦虑,逃都逃不掉。
前两天,在公交车上,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三岁多的女孩在读单词,女孩读着,妈妈纠正着,认真的姿态让我有点感动,又有点焦虑。
外面一派春光明媚,鸟语花香的好时光,而车里的这对母女充耳不闻,目不斜视的背着单词,学着英文。
看到这一幕的我,内心深处觉得做父母好像应该这样,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如果做父母的不为孩子的前程努力,那就是罪大恶极,万恶不赦。
就像印度电影《起跑线》里的女主人公一直强调的:“如果女儿不能进入好的学校,就没有好的工作,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,她会孤单,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,就会自弃,就有可能开始吸毒……。”
所以,你看,如果你不能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,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,你的孩子以后的人生就可能已经被你毁了。
中国家长们的无尽焦虑,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传染的。
三
有研究指出: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,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。
中国孩子累,中国家长更累。为了孩子的前程,花钱报班、上课陪学,操碎了心,可即便如此,仍然难以疏解内心的焦虑。
而且这种焦虑是可传染的,你看隔壁邻居的小孩进了某重点中学,咱不能落后,咱也要加油,你看那谁家儿子报了个编程班,给咱女儿报个绘画班,不能落后。
去年不是有个新闻《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,这位妈妈花三个月工资送孩子游学》。
孙女士的儿子在杭州一所民办小学读六年级,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国外游学活动,儿子班上的同学都去过国外,只有儿子一人没去过。
因而暑假,孙女士一咬牙给儿子也报了游学团,而这花了自己三个月工资。
虽然很肉疼,但孙女士觉得为了儿子,再多的牺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一项调查显示,有91.1%的中产家庭家长不满足于最基本的教育消费,其中甚至有将近一半的人,心甘情愿多花钱。
不仅给孩子花高额费用报兴趣班、辅导班,送孩子出国游学;还通过储蓄、投资或保险为孩子教育做准备。
最初或许你会觉得这些意义都不大,但是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在为孩子拼的时候,你慢慢会觉得,自己的无动于衷似乎是另一种不负责任。
而这种无形的压力会产生焦虑,这种焦虑感会传染至周围的每一个父母。
四
在这种焦虑的大环境下,想独善其身似乎不太可能。
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,来减缓这些教育带来的焦虑。
首先,育儿先育己。
我一直都觉得,你想让孩子成才,你自己首先要是个人才。
这里的人才并不特指有钱有权的成功人士,很多平凡善良的普通人,一样是人才。
为人父母的,首先要努力做好自己,认真工作,热心生活,才能给孩子做个最好的榜样。
其次,量力而行。
群里,那天有个妈妈说,自己亲戚花了十几万,让孩子进了一个很牛逼的公立幼儿园。
其他妈妈们纷纷表示羡慕不已,我觉得羡慕归羡慕,没必要跟风。
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一样,在自己家允许的经济条件下,给孩子最好的教育,这就够了,没必要去一直攀比,因为总有比你有钱的人。
第三,教育不能只靠学校,家长也很重要。
很多家长都有这种迷之自信,我家孩子上了很牛逼的那所学校,他以后肯定可以考上好大学,找个好工作,做个成功人士。
但现实早已经啪啪打脸,不是上了好学校,就一定会成功,这其中,家长的教育和陪伴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去年年初,一则《北大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,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》报道火了。
这个博士,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。从小成绩名列前茅,曾经是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,大学就读于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:生物专业,毕业后,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。
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眼里的优秀孩子,却拉黑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6年,12年未回家过春节,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,病因是自己的父母。
这种啪啪打脸的新闻还少吗?
比让孩子成为成功人士更重要的是,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、正义善良的人。
五
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:“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,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,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,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。”“人中人”指的是平常人,平常人不是无所作为,而是要有平和的心态,正常、快乐地成长。“
所以,那些教育的焦虑,传染到父母那里的时候,就让它停下来吧,不要再把这种无形的焦虑,再继续传染给我们的孩子,我们的下一代。
让他们平和、正常、而又快乐地成长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