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,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。近日,教育部、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,提出了诸如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,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等一系列“护眼”措施,要在“第一阶段”——年,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.5个百分点以上,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。
家庭和学校离孩子的生活最近,可以说,他们是帮孩子预防近视的第一道关卡。面对这场近视“阻击战”,除了文件中提到的“硬措施”,身处防守前沿的父母、老师们,该留意哪些细节帮孩子更好地保护视力呢?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。
讲段睡前小故事或许近视从这里已埋下“伏笔”
躺在床上,盖上小被子,听爸爸妈妈讲一段睡前小故事…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出现过的“睡前仪式”。
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,为此八部门联合出台“防控方案”,除了“第一阶段”目标,还要在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,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,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%左右,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%以下,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%以下,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%以下,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%以上的“硬目标”。
“睡前仪式”和“防控方案”两者之间看似没有任何联系,但实际上关系微妙。医院眼一科主任梁斗立说,八部门联合出台的“防控方案”提及,要“改变‘重治轻防’观念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”,如何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?“防控方案”中针对中小学已经详细提出了建议。梁斗立觉得“方案”之外要提示的是那些婴幼儿家长或学龄前儿童家长。“一岁以前,家长应该带孩子到社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三次视力筛查,有助于及早发现一些先天性眼病,以免日后影响孩子视力。”她说,两岁左右一些家庭开始早教,拿笔写写画画、睡前讲段小故事非常普遍。这个阶段孩子是一张白纸,养成好习惯受益一生,养成不好习惯日后也很难纠正。殊不知,家长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讲故事,已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了错误用眼的坏习惯,也加大了日后导致近视的可能性。3岁之前是眼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。梁斗立主任还建议,3岁左右,医院进行一次视力检查,以便及早发现散光、弱势、双眼屈光参差等问题……
3-5岁、8-10岁、12-16岁三个预防关键期家长一定别轻视
“小眼镜”情况幼儿园增多,小学递增,中学倍增,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感受:“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六年,刚参加工作那会儿,在幼儿园很少看到小朋友戴眼镜,可是最近六七年越发感觉身边的‘小眼镜’多了起来,尤其幼儿园大班阶段最为明显。”哈尔滨市道外区机关幼儿园副园长李慧说。
虽然这个阶段小朋友们的视力问题多是散光,但医生说散光如果不及时矫正,就会导致视力下降。而且,散光一般伴有近视或远视。
“一二年级还少,三年级就开始逐渐增多了……”群力兆麟小学五年七班老师陈伟坦言,她去年送走的那个毕业班,四十多个学生,有十几个人戴眼镜。
继红小学三年四班班主任尹荻也提到了“三年级逐渐增多现象”,她说,虽然知道帮孩子预防近视,不是仅凭一己之力,但每每看到又有学生戴上眼镜了,她心里都不舒服,总想要是再多点儿提示,或许孩子就不会戴眼镜了。
“初高中的情况更为突出。我们班60个人,33个戴眼镜的,基本上是一半一半。”哈尔滨市中实学校初中部初三二班王红玉老师说。因为每天看着那么多孩子戴着眼镜学习,而且自己也是近视眼,她在家里给上二年级的儿子挂了一张视力检测表。
一位初三学生家长更是拿着成绩单,从后往前数,女儿班里还有几个不戴眼镜的。
“老师和家长觉得孩子视力出现问题有三个明显阶段,一个是幼儿园大班,一个是小学三年级以后,一个是初中阶段。”梁斗立主任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解释说,很多家长忽视孩子3岁时的视力检查,虽然当时没有异常症状,但是到大班时增加了学前教育,学习时间变多了,再加上一些不良用眼习惯,视力问题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。而小学8-10岁和初中12-16岁,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所以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注意预防近视和及时进行视力检查,“虽然近视不可逆,但科学及早干预,能防止度数增加”。
缓解用眼疲劳户外运动比运动更关键
预防近视,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,“防控方案”中非常细致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,如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;减轻学生学业负担、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;倡导家长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,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……医生们表示,归根结底,近视的主要原因是“用眼过度”,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就是户外运动。
医院眼二科主任俞佳伟说,有研究证实,每天2小时的户外运动,能使近视几率降低30%。他指出,相较于室内运动,户外二字更重要。“首先,在室内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近景,5米之内都需要视力调节,只有视力范围超过5米,眼睛才能得到充分休息。其次,室外运动不但能使眼肌得到锻炼,而且充足的阳光有利于人体维生素D的转化,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,钙和眼轴变化导致近视有关。另外,阳光还能让人眼视网膜能释放更多多巴胺,多巴胺能阻止人体眼轴生长,缓解近视增长。”
孩子阅读不认真家长别忙着“发飙”可能是视力问题
这两天,继红小学体育组组长苏利老师对孩子近视问题很是感慨。他发现一个踢球的好苗子,但孩子是“小眼镜”,只能戴着运动眼镜踢球。
或许正是因为近视率居高,如今家长和老师的“防近”意识也都很高。“我们园里经常不定期举办一些培训,指导老师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。”哈尔滨市政府机关幼儿园中二班老师付丽杰说。“每年寒暑假,医院眼科里,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进行视力健康体检。”一位眼科医生介绍。但这并不代表着家长们都会科学预防近视。
视力标准1.0,验光没问题,你觉得孩子视力肯定良好吗?哈医大四院眼视光门诊主任郑玲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。如果孩子视力常规体检正常,但是却有看一会书就说眼睛累,或者读书经常串行、跳字,那也要注意,因为可能是“隐藏”了视力调节问题,一定要进一步检查。
郑玲说,而且通过科学干预和训练,这部分孩子的调节能力是可以恢复正常的,否则不但总被冤枉“咋就不认真”,而且也容易日后发展成近视。
另外,郑玲主任一直在强调“错误眼镜”问题。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,孩子出现视力不良反应后,医院验光,而是在眼镜店验光。她说,“科学佩戴眼镜的方法,必须是在睫状肌麻痹的状态下,去掉视力自动调节部分,再看准确度数的。否则对视力不但没有保护作用,反而伤害更大。”